這是在校園書坊看到的一本新書介紹,書名是"我的希望天使",這一小段的截選讓我很感動,作者說明了"敬拜"不只在音樂節奏與舉手歡唱中,而是在生活中,不只在順境,也在逆境,在痛苦中,更要敬拜。與大家分享這篇短文。

敬拜,也讓我想到若望使徒兄弟會的祈禱方式,在我有限的天主教教會經驗中,難得體驗到特別強調敬拜的靈修方式。

= = = = = = = =

原文位置←

不想遇見神
◆ 古詩里(Nancy Guthrie)

敬拜讚美到底能不能用鼓、是不是一定要舉手,這些爭論得沸沸揚揚的話題,對苦難中的人而言,都只是枝微末節。「自從女兒死後,去教會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,不只是因為會遇到人,更是因為會遇到上帝......」平常時候,人們活在眾聲喧嘩;裂心之痛,卻讓人觀覺靈敏,聽見微小的聲音,看見神。約伯如是,古詩里如是。

「約伯站起來,痛苦地撕裂外袍,然後剃了頭,俯伏在上帝面前。」約伯記一章20節(譯自英文NLT本)
這件事實在難以啟齒,因為某些原因,自從女兒死後,去教會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。我想其中一個部分是跟人有關。雖然大家都很親切,很關心,但人在傷心時,就是覺得很難跟人群在一起,不是嗎?有時候我帶著很掙扎的心情進入教會,一方面不能忍受也許沒有人會提到女兒的事,一方面又怕很多人跟我提起。
但是不想來教會不只是因為會遇到別人,而是因為會遇到上帝。唱詩敬拜時,歌詞的內容卡在喉嚨裡,唱不出來:
  
不論何環境,我已蒙主引領,我心靈得安寧得安寧……
  你信實何廣大,顯在我身……
  有時黑雲遮主慈面,仰望恩典永無改變……

去教會是一回事,敬拜又是另外一回事。老實說,我有時候就是不想敬拜,有時候就是不想讚美尊崇上帝的偉大和祂奇妙的作為,偏偏這正是敬拜的本質。當我向祂獻上感恩和敬拜時,有時會覺得自己很虛偽,並非真心誠意。
所以約伯的故事才會令我如此驚訝。在突遭巨大的損失時,他起初的反應不只是痛苦和呻吟而已。他的生活遭逢巨變,當場俯伏在上帝面前敬拜祂。
你不會覺得這種反應很奇怪嗎?他才剛失去一切,卻俯伏在上帝面前敬拜祂。我讀到這裡就忍不住想,他怎麼辦得到?
惟有了解上帝的偉大,才可能在這樣的時刻敬拜祂。這大概只是第一次,接下來長達數月、甚至數年的痛苦歲月中,他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敬拜上帝。他選擇做該做的事,而不是只顧自己的感受。
雖然約伯覺得受到打擊,甚至可能覺得被出賣,他仍去做該做的事──敬拜全能的上帝。
約伯顯然了解敬拜的真諦,他不用大老遠跑去聖殿敬拜,他的信心真摯誠懇,充滿他的生命,因此他曉得可以就地敬拜上帝,以他的本相來面對上帝。對約伯來說,敬拜是一種生活型態。

受傷時,你流出什麼?
皮膚被荊棘刺傷時,裡面的東西會流出來,也就是血。生命被困難刺傷時,裡面的東西也會流出來。有些人流出來的是自私、驕傲、苦毒和憤怒,有些人流出來的是聖靈的果子──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和節制(加拉太書五22~23)。約伯不只被刺傷,他是被刺穿,但他被刺穿時,流出來的是敬拜。
敬拜常常是一種順服的表現,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。但就跟其他許多方面一樣,當我選擇順服,上帝會改變我的心情,我就能夠熱情地來敬拜祂。
所以,我們敬拜是因為上帝配得敬拜,未必是因為我們「想要」敬拜。遇到難關時,如果只是憑感覺行事,可能會陷在自憐的循環中無法自拔。但敬拜時,我們的眼光不會放在自己身上,不會去看自己的悲傷或問題。我們若定睛在上帝身上,就可以從正確的角度來看自己所遇到的困難。

上帝最珍惜的敬拜
想到敬拜,大多數人都是想到主日崇拜,一群人聚集在教會唱詩歌、聽講道。但當我們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,能夠榮耀尊崇上帝的偉大和祂奇妙的作為時,那才是真正的敬拜。透過自己的生活方式,向別人反映出上帝的榮耀(祂的品格和特質),那才是敬拜。你會不會覺得,當悲劇臨到我們身上時,周遭每個人都會特別注意看我們的反應?
我們在痛苦悲傷時所獻上的敬拜,特別受到上帝的珍惜,因為我們付了很大的代價。痛苦不會叫敬拜變得容易,但內心傷痛時所獻上的敬拜,特別有意義。
其實,在痛苦時刻獻上的敬拜,可能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敬拜。在這樣的時刻,最能夠敬拜上帝,因為深深覺得自己迫切需要上帝,也深深體會到自己無能為力的軟弱。無助和無能為力的心情,叫我們能夠清楚看見上帝的力量和能力。
你想在痛苦的黑暗中,摸到上帝的心意嗎?在心碎、痛不欲生時,你願不願意放下失望、不解、甚至憤怒的心情,開始來敬拜上帝?
在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,你願不願意翻開詩篇,用大衛的讚美詩、懺悔詩和他在悲痛之下所寫的詩歌來敬拜上帝?
你願不願意下定決心來敬拜上帝,只因為祂配得敬拜?你願不願意相信祂是信實的,即使你心中的不解和失望未能立刻消失?

(本文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新書《我的希望天使》第二章)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