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基督徒在政治中的態度◆
作者 ∕張大虹 原文刊載於基督教信望愛網站
2006年農曆七月以及閏七月,從台灣頭到台灣尾,除了民間宗教信仰的「雙鬼月」外,最火紅的,仍是電視政論談話性節目,仍是報紙上政黨喊話,仍是執政及在野的攻防;似乎,台灣沒有了政治,就活不下去了。美國一位著名的基督徒作家論到台灣的政治現象說:「您們那兒的政治比起美國真是有趣多了!」
明顯地,政治的狂熱在台灣不斷加溫,影響了經濟社會,影響了家庭生活,也影響了個人心靈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,除了本土政治,對其他幾乎是一概不知了!
相信上帝真神,高舉基督信仰的台灣基督徒,該如何在燒紅的政治鼎爐中自處呢?這個基督教倫理範疇問題,正如同其他神學問題一般,有著許多的理論及觀點;然而,我們從另一個流行的教會標語來作為這問題的進路,或許比較單純些,那就是「WWJD」。碰到政治問題的處境時,耶穌會做什麼?
耶穌所處的時代和祂週遭的環境,可比我們更具政治敏感性。猶大地是羅馬帝國一個行省,有分封的諸侯希律王,他最關心猶太人是否聽話,他的管轄要在政治正確性極高的狀況下,才能穩固自己的利益及羅馬皇帝的政權。耶穌,可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定時炸彈。在路加福音13章32節提到,耶穌知道希律為了他政權穩固的因素要殺他。若耶穌為政治「人間的國」而來,他就會想辦法,或躲藏,或起義(如後來的馬克比家族)。但耶穌知道他的使命,就不會逃避,也不會去對抗,反之以幽默面對當時政治領袖。
相對於上一個情況,在約翰福音18章33—38節我們看到,猶太人復國運動,是十分政治性的事情。因這是建立國家,就要有組織、領導、謀略、權力、能力。這些因素在耶穌身上具備:在猶太人而言,他是先知;就他的言行而言,他滿有能力;在群眾力量而言,他有號召力。這些,讓不少猶太人認為,他就是當時的彌賽亞、能使以色列復國的王。(約翰福音6章13—15節)
耶穌明講了: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。耶穌不是來搞人間政治、人間宗教的,他來是為了成就人類罪性的救贖工作。雖然他有能力讓以色列復國,但這不是耶穌及信他的人要做的事。人間的國不是上帝的國。人間的國是律法,是道德低標準成立的群體,為了滿足人的情慾。神的國是真理,是唯一人要歸屬根從的,他不是滿足人的需要,而是成就上帝對人類的計畫。
懼怕羅馬政治權力的猶太宗教領袖,也總想去耶穌而後快,免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。他們不時會給耶穌出腦筋急轉彎的題目,好抓耶穌的把柄。但,耶穌不逃避人間政治的問題,他仍尊重國家制度。在猶太人將政治和宗教混為一談時,耶穌就將上帝的國和世界的國分開解釋「該撒的歸該撒,上帝的歸上帝」。後來希波的奧古斯丁寫了「上帝之城」,闡述了基督的國度不同於羅馬帝國的國度,基督教不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,反而可以成為一個國家興盛的因素。
那麼耶穌主張「不沾鍋」嗎?看看耶穌的核心同工就可有答案。耶穌十二使徒中有個叫西門的,為了區別於西門彼得,大家叫他「奮銳黨的西門」。哦?耶穌拉黨結派嗎?奮銳黨是激進,熱心的猶太復國主義者,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信仰而不計代價地奮鬥,想以武力的方式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,建立獨立自由的國家。也許當初奮銳黨的西門跟從主耶穌,亦是抱持著藉耶穌來推翻羅馬帝國在巴勒斯坦地區羅馬政權的想法。耶穌不但讓西門跟從他,還選他做為入室弟子。
一個革命激進份子跟在身旁,耶穌不怕受牽連嗎?耶穌不是主張神的國與世界的國分開嗎?祂為何要瓜田李下呢?耶穌以愛心關懷人的靈魂,遠勝於注意人的政治傾向;神的愛接納所有的罪人,但不會接納罪人自私的言行。聖經沒有看到奮銳黨的西門跟耶穌咬耳朵,指指點點耶穌該做什麼。反倒是耶穌復活升天後,西門與眾使徒一起等候聖靈的降臨,可見耶穌已「收服」了他成為上帝國的積極福音戰士,不再與猶太復國主義為伍。
對於政治,治理眾人之事,天國的價值觀與世界的價值觀是有區別的,耶穌在路加福音22章24—25節表明了這看法。世界的國有自己的主,叫「恩主」,這「恩主」的意思,就是「行好事的人」、「恩人」、「施主」。東方的君王常用的頭銜。恩主是有益於人民的,同時也有掌管人民的權力。這恩主的權位,讓人嚮往,誘惑人「當可取而代之」。耶穌教訓門徒不要追求這些,而是思想「上面的事」「天國的事」,實現耶穌「非以役人,乃役於人」的榜樣。因為在路加福音22:29—30說,耶穌要把神的國度賜給跟從祂的人,在度過世上國度的謙卑與勞苦後,享受天國的「政治」,與主一同審判眾人。
我們另外在看看教會創始者使徒保羅對政治的觀點,終究他的教導是教會生活的依歸。羅馬書 13:1—7 說到一個總原則,就是「政府的權柄出於神,神掌管一切 」。我們會有許多出於情境的理由,來爭論這段經文;但保羅在羅馬殖民政權下,仍然正面肯定的說「人人都當順服」。不要抗拒神的安排,掌權者不是徒然的空空配劍,基督徒在世界上生活,就順服世界之城的制度。即使是潘霍華反對納粹政權,他並沒有革命或逃走,反倒是以先知的身分,指責希特勒的倒行逆施。他仍在德國,仍在納粹政府統治之下生活。若不是受到一樁事的牽連,他還不致於被下監處死。因此基督徒順服所在之處的政治及社會制度,亦是屬神的見證。
保羅在提多書3章1—5節又再次提醒信耶穌的眾聖徒「順服做官的,掌權的,遵他的命」。因為我們所求的,不是地上的物質享受,因此就不要隨同世人毀謗爭競,不論是在教會或社會;要的是和平,顯出神國的樣式。我們或許會遭遇難處,被人輕看,但這正是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神的救恩的機會。政治的喧擾,基督徒不要跟著起鬨,只要安靜度日,神自有安排。
那麼,基督徒對政治應有的態度為何呢?首先是我們的世界觀。希伯來書11章13—16節說到,基督徒的世界觀之一,即人生在世是個旅程,是個客人,不是主人,不要去爭權奪利,以為在世界上可以掌管什麼。生活的目的,是預備進入上帝的城,而不是經營是這屬血氣的社會。
此外,在提摩太前書2章1—4節我們看到,基督徒對政治的態度,最基本的是先禱告。使徒保羅時代的羅馬帝國對基督徒是有很大壓力,保羅的教導不是抵抗革命,不是批評反對,而是禱告。至於行動,是沒有的。我們要認識到,政治是一時的,政權是短暫的,基督徒要禱告神的平安臨到自己,在任何政權,任何歷史之下都是如此。我們要從純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面對政局,不與之起舞,而發揮和平的力量。或許主張社會關懷的信徒,會從解放神學的角度,來看政治問題。通常一些經文會成為這種觀點的依據,比如利未記25章,經文說明神要正義公平,釋放受苦者,救助窮乏者,宣告神國禧年降臨。
又如以賽亞61章1—3節提到貧窮的(小字)、傷心的、被擄的、被關的,都要釋放,宣告神的恩年。這些都是很安慰人的經文,問題是:處境化的解經,偏離了原來針對以色列人的專屬性。我們當然期望神的公義彰顯,盼望神的拯救降臨,但這些都非人手所能做。在以賽亞60章我們看到以色列的受苦,後來神必拯救他們,60:22c「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」,61:3c「使他們稱為公義樹,是耶和華所栽的」。回到前文所說「神掌管一切」,我們確實要思想加爾文與亞米念之爭衍申的意義。
今日台灣基督徒對參與政治觀念的聖經處境化,倒是可用箴言21:1—8的觀點來看:
1. 確認掌權者或好或壞都由神所定,也有神掌管。
2. 要明白神的標準。
3. 神要仁義公平,不是人要自己以為的公平公正,因此求神來做。
4. 惡人必如過眼雲煙,在時間的長河中,這些彎曲背繆者是自取死路,不論是信仰或政治中。
5. 心存正直者神必眷顧。
因而基督徒對所處社會中政治的態度,應該是:在治世中努力參與政府,幫助百姓走向幸福。
一如過去如李國鼎、王建煊、白培英諸位在政府服務的弟兄;而在亂世中,基督徒就引退禱告,不隨魔鬼起舞,不助紂為虐。這不是獨善其身,而是在惡劣的環境,唯有靠神的掌管,歷史才能轉變。
留言列表